上海泓宝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泓清水 源自泓宝
泓宝-紧跟行业新技术,实时掌握新动态
公司新闻 更多>>
产学研三界大咖齐聚, 农业如何转型?德申国际2020年度行业发展年会绿色大农业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
来源: 时间:2020-12-02
年会由北京德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德申国际俱乐部承办,北京王后雄总冠名,倍多FUN协办,年会也得到了上海泓宝绿色水产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左岸芯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支持。论坛邀请产学研三界大咖齐聚上海,旨在发现中国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新机遇、新力量。绿色大农业发展论坛由德申国际农业发展与合作委员会、国际绿色经济协会绿色水产联盟主办,上海泓宝科技、上海左岸芯慧协办,论坛得到了上海海洋大学、上海谱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出席论坛开幕式的有国际绿色经济协会副会长、德申国际农业发展与合作委员会主席邹国忠、德申国际创始人许武顺、上海德申国际俱乐部创始人、德申国际江浙沪皖地区主席林虹、上海德申国际行业委员会副会长宁玲。

嘉宾致开幕辞

DSC_0924DSC_0040

论坛主持人

论坛嘉宾致辞DSC_0052

DSC_0993

论坛报告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乡村产业振兴——挑战与机遇
DSC_0947


“中国最大的村,就是农村。”主持人笑着介绍到,“这里有很好的机遇”。
柯校长接着从背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挑战(农业基础还不稳固)、机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了介绍。
中国农业的成就:我国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从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19年的16021元,增加了120倍;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之后,增加18倍,年平均增7%以上。2019年农村人均收入水平按照市场汇率计算,约为2300美元,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购买力平价计算,超过4000美元。
农业发展方面,产量大幅增加,质量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显著改善。
挑战就是一句话,“如何用越来越少的土地、越来越少的水资源、越来越少并越来越贵的劳动力,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
习总书记指出,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乡村产业振兴需要什么人才?一是带领农民干,企业家型人才;二是帮助农民干,农业科技人才、作业服务人员、农村电商人才等;三是自己独立干,新型职业农民。
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哪些创新?需要业态创新、政策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


上海海洋大学原校长、上海市食品学会理事长潘迎捷教授:在健康中国背景下的我国食品安全战略的构想与建议

潘迎捷教授

潘校长指出,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食品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事关国家安全和人民福祉的重要战略,是上能牵动政府、下能影响百姓的民生问题,受到全世界和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

1978年前,我国食品领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粮食短缺,食品卫生次之,食品领域鲜有恶意的违法犯罪事件。改革开放后,粮食短缺问题得到根本缓解,食品污染事件逐渐增多。2003年后,来自种植、养殖环节农兽药残留超标以及加工环节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逐渐成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主要问题。2008年,食品安全事件引爆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哪些食品是安全的?哪里可以买到安全的食品?哪些企业生产的食品是放心的?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中国政府最担心,老百姓最不放心,企业最揪心的事情。
从2008开始,在中国政府的强有力领导下,全国总动员,打响了一场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食品安全保卫战。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IU)发布《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结果显示,在全世界中,我国2013年排名42位,2019年排名35位,食品安全水平处于世界中上游水平,名列发展中国家前列。我国食品安全有四条宝贵经验。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倡导食品安全健康中国新理念,《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 年)》 强调要“制定以食品安全为基础的营养健康标准”,来有效实施以食品营养安全为重要前提的健康中国战略。
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剖析:一是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现阶段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1)农业资源长期透支,开发利用形势严峻;(2)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源头治理成为全球共识;(3)农兽药残超标等问题,成为食品安全的长远隐患;(4)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药性问题带来新风险;(5)食品欺诈事件时有发生,消费者信心重塑任重道远;(6)是国际食品贸易发展迅速,进口食品输入性风险加大;(7)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对我国食品供给体系带来严重危害。二是经济新常态下食品安全监管及综合治理能力急需提高。“一带一路”新通道增加进口食品风险,宏观治理机制亟待健全。
疫情终将会结束,但它带来的三个转变是不可逆的,一是数字化;二是健康转型;三是食品多学科交叉融合中,技术密集型的特征愈加鲜明。科技是支撑行业在急速变化中的动力和定力。

今后五年甚至更长时期,则将更多地聚焦于企业健康产品的科技支撑和高价值差异化产品的创新,企业将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以面向未来、赢得未来。中国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已过,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院校与企业紧密合作的“黄金期”正在到来。


国际绿色经济协会副会长、德申国际农业发展与合作委员会主席、上海泓宝绿色水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国忠教授:中国农业(水产)的绿色转型

邹国忠教授

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所引发的水产物流不畅、消费不振、价格低迷、让中国水产行业面临了一场全新的挑战。邹教授首先介绍了疫情对水产行业生产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贸易环节的影响,接着对疫情下的中国农业(水产)行业的新变化进行了分析。一是电商助力产销对接的流通模式将成为中国水产行业流通渠道的新模式。二是生鲜“新零售”业态将成为中国水产品产供销新业态。三是水产预制快消品将成为今后水产品消费的新产品。四是消费者理念和习惯发生变化引领水产品消费新观念。
邹教授指出,中国水产行业必须实现绿色转型。2020年预计总产量6480万吨,与2019年相比持平或略减。其中养殖产量5095万吨,与2019年大体持平;捕捞产量1385万吨,继续小幅下跌。预计2020年水产品总消费6687万吨,其中食用消费2880万吨,加工消费2748万吨,损耗1059万吨。水产品总产量2025年增至6824万吨,“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1.0%。预计2029年将达到6971万吨,年均增长0.7%。其中养殖产量年均增长1.3%,占总产量比重将提高至81.7%。水产品消费未来十年增长略高于产量增长,预计2029年达到7232万吨,年均增长0.9%;其中食用消费年均增长1.1%,加工消费年均增长1.3%,加工消费占总消费比例将提高到42.5%。  
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路径:“既为百姓提供优质、安全、绿色、生态的水产品,又还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秀丽景色”。这是中国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使中国早日由水产养殖业大国向水产养殖业强国转变的美好愿景。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强化投入品管理,二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三是加强疫病防控。为此,发展生态养殖,大力推广微生态制剂应用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一条途径。水产养殖投入品中,微生态制剂是一种有益活菌制剂,可用于水体微生态环境调控,净化水质,能产生生物效应和生态效应,也可用于调整或维持水产动物肠道内微生态平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水产养殖动物健康生长的目的。  
草本微生态制剂的创新和应用:可以将中草药和微生态制剂结合,研发草本微生态制剂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减少病害的发生。研发和应用草本微生态制剂可以减少水产养殖过程中对抗生素、消毒剂、化学药物的依赖和使用。  
水产行业的“互联网东风”:建立水产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提高从水产苗种到餐桌全过程监管能力,提升水产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建立水产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推进“互联网+水产食品”监管。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水产食品安全信息平台,推进实施智慧监管,提升监管工作信息化水平。这些都是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国水产养殖业必须重视的工作。  
在面对越来越多变的养殖环境和越来越复杂的水产病害,精准的现场病害诊断也非常重要。因此,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开展“现场诊断-远程分析-专业诊断-对症治疗”的现代水产服务模式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邹教授还介绍商业模式创新:绿农优选plus私域全方位社区赋能生态,推荐绿农水产品。

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副主任张维谊研究员:绿色食品——农业绿色发展的先行者

张维谊


张维谊研究员介绍了上海的一些做法,上海对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进行补贴,包括免费检测、产品完成认证后的补贴。
什么是绿色食品? 是绿颜色的食品?自家阳台种的小葱?老家那半亩鱼塘里养的鱼?深山老林里采的野蘑菇?
绿色食品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效应评价的新思路:应用全球最新食物系统、资源环境与生态经济学、品牌权益等理论与模型方法全链条定量分析,国际化碳足迹、氮足迹、水足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定量分析,大数据综合分析等。 
绿色食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创了农业绿色发展先河。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徐明棋研究员:对国内外环境变化与双循环的理解

徐明棋

徐明棋首先指出,我国已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长期向好,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而疫情使世界经济衰退,发达国家今年出现严重的负增长,美联储大量发钞,美元汇率还要往下降。
徐明棋对目前国内经济的总结是持续恢复、向好,中国改革正进一步推进,中国已成为科技投入大国,中国经济通过“双循环”的发展战略,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上海左岸芯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区块链事业部总监徐维:数字农业,寻左岸

徐维


徐总介绍了怎么把高大上的数字科技与农业结合起来。左岸芯慧作为全国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的龙头科技企业,拥有国内最为领先的物联网核心专利技术,并致力于帮助农企打造数字产销一体化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将物联网、卫星遥感、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最新的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领域,为农企提供物联网环境监控、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数字化农场管理和农场品牌化电商等IT产品和服务,并为渠道和政府提供数据化品控溯源和区域农业大数据监管等整体解决方案,切实解决目前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中的现实问题,助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1.把农业生产用地数字化,可对粮田、菜田、果园、经作田、水产养殖、禽畜养殖、林地等不同类型农用地的位置分布、数量、面积进行可视化查看与统计。 
2.为管理部门的农业规划和农业生产指导提供数据辅助。 
3.科技赋能“三品一标”溯源体系。 
4.对接农产品溯源产销渠道。 
5.产业带动网红经济培育,对接电子商务,对接高端渠道。 

其他报告

傅忠红

达晨财智主管合伙人 傅忠红
黄明达院长

中国生命工程院大国健商(北京)健康科学研究院 黄明达院长

01bc9b4dae848a22821252b4af195834_5f1558b01c2a75f8abc6ba89784904a8_8

7e3313237464b31528cded1a7347e2aa_7764b385929cb11b216849b32be26c36_8

专家互动交流

花絮

DSC_0902

DSC_0914


DSC_0930

DSC_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