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净化水质的发展前景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所在地野生动植物(包括水生和陆生植物、鸟类和鱼类等动物)更好的栖息繁衍。对水体的生态净化方法,即包括动物的吞食、吸收作用,植物对营养盐等的吸收作用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通过动植物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以及水体中污染物质的迁移和转化作用对水体进行生态修复。
生态浮床技术是利用农艺学中无土栽培技术,把高等水生植物或改良的陆生草本、木本植物,以浮床作为载体,种植到富营养化水体水面,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种竞争相克机理,削减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物质,达到净化水质和美化景观。
20世纪80年代,德国首次将浮床技术应用于污染水体的净化,1995年国际湖泊会议认可该技术后,该技术迅速在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推广应用,我国自1991年引进生态浮床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湖泊、水库、河道等水体的治理中,如南京煦园上海徐汇区金家塘、闵行区杨树湾河道、闵行区宝华小区河道、青浦区跃进河等地进行的试验研究。
人工湿地等人定义人工湿地为:一个为了人类的利益,通过人工设计与建造的模拟自然湿地的复合体,由基质、挺水与沉水植被、动物和水体等组成。人工湿地的四个基本要素为水体、植物、微生物及基质,按照水体的流动方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可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SFW)、垂直流人工湿地(VCW)和潜流人工湿地(SSF)。